调味品出口分析:四川辣酱在美国排队限购,中国调味品何以抓住世界“胃口”?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我国调味品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价格放开管制后迎来了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中餐文化在海外日渐流行,中国调味品也随着中餐馆一道走出了国门,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
四川辣酱火遍美国,全球掀起中国调味品追捧热潮
1998年,麦当劳餐厅为庆祝电影《花木兰》上映,曾推出过一款四川辣酱(Szechuan sauce)。多年之后,人们依然对这款酱料回味无穷,在美国热播动画片《瑞克和莫蒂》第三季中,主角瑞克宣称他的人生理想是“再次尝到四川辣酱”,四川辣酱因此在社交媒体上走红。随后麦当劳在少数地区的少数门店限量推出此酱,人们为了吃到这款酱料纷纷涌向麦当劳,排起了大长队。
随着四川辣酱的影响在美国持续升温,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调味品的追捧热潮,调味品海外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从中国调味品的出口情况来看,2012-2017年间,我国调味品出口较为稳定,出口总额保持在22-26亿美元之间。
从2017年我国调味品产品的出口结构来看,排名第一的是“柠檬酸”,出口额为7.83亿美元,占比为32.88%;其次是“未列名调味汁及其制品;混合调味品”,出口额为7.11亿美元,占比为29.85%。
从我国调味品产品出口去向来看,2017年,我国向美国出口的调味品总额为1.88亿美元,所占比例为7.91%,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韩国,出口金额为1.56亿美元,占比为6.57%;此外,我国向中国香港、日本以及印度出口的调味品金额均超过1亿美元。
不过,跟国内市场相比,调味品出口海外还属于刚起步状态。2017年我国调味品百强品牌企业总产量为1247.10万吨,其中出口量为34.86万吨,仅占总量的2.8%,这说明调味品企业走向世界才刚刚开始,潜力虽有,但依然任重道远,中国调味品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国外消费特点和相关政策,积极跟国际市场接轨。
华人华侨拉动海外需求,调味品跟随中餐馆走出国门
分析中国调味品的海外市场潜力,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华人华侨拉动海外需求。2000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数量逐年递增,人数由2000年的3.90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54.45万人,年复合增长率达18%。
此外,华人华侨数量也快速增长。据统计,2002年华人华侨数量约为3400万人,2011年达到5000万人左右,到2014年,华人华侨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人。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新移民数量的不断增长,中餐馆在以美国为主的国外已经是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的中餐厅数量已经达到3.38万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国际地位日益凸显,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往来更加密切,华人华侨数量将继续增长。而由于地域之间饮食的差异,华人华侨数量的增加也将带动调味品海外市场的需求。
另一方面,国外调理食品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也直接带动了上游复合调味品的需求。
调理食品,又称“速冻调理食品”、“速冻食品”,指以农产品、畜禽和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前期处理及配制加工后,采用速冻工艺,并在冻结状态下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包装食品。调理食品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本身的色泽风味及营养成分,又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保证食用安全且烹调方便,节约了人们的备餐时间,是最主要的速冻食品消费种类。
由于调理食品为工业流水线生产,供货渠道统一,原料与生产标准化,也带来了调理食品的加工辅料的工业化兴起,主要的加工辅料包括油炸品所用的裹粉裹浆类,碳烤品所用的腌制料、腌制粉和酱汁类等,均属于复合调味品的范畴。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调理食品消费国,根据统计,日本国民每年平均消费调理食品由1968年的0.8千克上升至2015年的21.1千克(约为每年84次餐)。由于本土产量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日本自20世纪末开始从中国、泰国等国进口调理食品。
2015年,日本共进口调理食品25.04万吨,其中,自中国进口调理食品为13.75万吨,鸡肉调理食品为主要品种,包括鸡肉类油炸品、鸡肉类碳烤产品等。日本已成为中国鸡肉调理食品出口第一目的国,占出口量的80%以上。而用作鸡肉调理食品加工辅料的复合调味品与鸡肉调理食品相伴而生,因此国外调理食品市场的发展也拉动了中国复合调味品的出口。
出口企业因地制宜开发产品,中国调味品征服非洲人味蕾
《2018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预测,未来十年全球调味品市场将保持5%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00亿美元,中国调味品企业出口海外存在巨大机遇。
从具体的市场来看,非洲国家在中国的调味品出口方面近年来占据了重要份额,尼日利亚、几内亚、多哥、贝宁和加纳等国家的增长速度很快。
由于非洲饮食文化受其宗主国影响很深,其在调味料需求方面与西方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括番茄酱。以贝宁为例,当地的中高档餐馆多是西餐厅,面向的主要是中上层本地人士和欧美人士,在调味品方面对番茄酱的需求比较大。我国生产的番茄品质高,特别是番茄红素的含量大大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产品的平均含量。此外,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和规模化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番茄酱在价格上很有竞争力,因此广受贝宁等非洲国家的欢迎。
另外,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与非洲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也导致了双方在调味品需求上的巨大差异。豆腐乳、料酒、辣椒酱、豆瓣酱等中国市场常见的传统调味品对于非洲市场来说仍显陌生,而非洲饮食中的各种辛香料也不为我们所熟识。
在看到中非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和调味品需求方面的不同,很多中国企业根据非洲人的口味,有针对性的生产非洲市场需求的调味品。以调料块为例,非洲人做菜调味一般都是用浓缩调料块,每种调料块口味不同,适合搭配的菜肴也不同。
以前,非洲市场上的调料块主要是西方和非洲本地的产品。现在,很多中国企业也瞄准非洲市场,根据市场所需生产产品。安徽强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生产复合调味品的出口型企业。公司生产的调味块有鸡、鱼、虾、牛、羊、咖喱、洋葱、番茄等十余种口味,在非洲当地很受欢迎。
随着中非经贸的发展和非洲经济的崛起,非洲餐饮业必然会随之丰富和繁荣起来,对调味品的需求种类会更加丰富,需求数量会迅速增加。中国企业在对非洲调味品出口方面,不能紧盯自身市场需求情况,而应根据非洲人的餐饮习惯研制和开发不同的产品,才能抓住海外商机。